湘台交流热潮涌 —写在第14届湘台会开幕之际
来源:省委台办、省政府台办
发布时间:2018-10-29
中共湖南省委台办主任 肖祥清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湖南和台湾虽山水远隔,但历史相连、文化相通、血脉相亲,湘台两地渊源很深、缘分很深、情谊很深。
1987年,长达38年的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目前,在台湾的湘籍人士及后裔总数有60多万人,岛内现有湖南同乡会70多个,湘台两岸婚配近四万对。时至今日,湘台交流交往已涵盖经济文化、科教体育、新闻传媒等领域,推动湘台两地交流合作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30年来,越来越多的台胞投身湖南经济社会建设,分享湖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越来越多的台胞把湖南视为第二故乡,在这里添置房产,接来家眷,完全融入当地生活;越来越多的台企在湖南生根、开花、结果,并悄然影响和改变着湖南人的日常生活:在“上岛咖啡”休闲,喝“旺仔”牛奶,吃“罗莎蛋糕”……这些成为台胞与湖南人民水乳交融的生动写照。
10月29日,在第十四届湘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会开幕之际,湖南省台办主任肖祥清在《湖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湘台交流热潮涌——写在第14届湘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会开幕之际》,回眸湘台交流历程,展望湘台交流光明前景。
湘台同胞一家亲,人员往来屡创新高
截至2018年9月,台湾居民来湘累计达882.7万人次,湖南居民赴台累计达 210.6万人次,两岸人员往来累计逾千万人次。现在,平均每天有近千人往来于湘台两地,近万名台湾同胞在湖南学习、工作和生活。“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把湖南当作自己的新家,乐活在湖南,乐业在湖南,兴旺在湖南。
2009年1月15日,一架满载170名乘客的航班从长沙飞往台北,拉开了长沙至台湾空中直航的序幕,此后相继开通长沙—高雄、台中,张家界—台北航班,并实行台胞“落地签”,湘台间往返航班由最初的每周8班增加到最高达每周48班,航点、航班数均位居中部六省第一。湘台从此融入“一日经济生活圈”,台胞们可以惬意地感受到清晨在台湾吃早餐、中午到湖南吃湘菜的快捷与轻松。2013年6月,长沙市成为第三批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推动湘台双向旅游深入开展。到目前为止,湘台双向旅游的人数累计达500万人次,台湾成为湖南入境旅游第三大客源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便利台胞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的政策不断出台,温暖人心。2018年9月,台湾居民居住证的申领发放,使台湾同胞享受到与大陆居民同等的基本服务与便利,是方便台胞在大陆、在湖南生活的一个重要举措。
2018年,湖南广播电视台获批全国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长沙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宁乡经开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等一批青年创业就业服务平台相继搭建起来。
如今,湘台青年一代既可以成为“同桌的你”,也可以成为“爱人眷侣”,更可以成为“中国合伙人”,他们共同生活、共享机遇、共同打拼,点燃了湘台交流的新亮点。
文化湘潮润两岸,交流合作谱写新篇
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文化交流是湘台交流大文章里最华美动人的一篇。从1989年开始,湖南电视台就与琼瑶女士以及台湾相关影视公司合作,拍摄了《三朵花》、《六个梦》、《还株格格》等500多部(集)电视剧,以影视合作为先导,翻开了湘台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
30年来,湖南省先后举办了300多场(次)湘台文化交流活动,先后承办了“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汉代文物大展”、“湘绣艺术特展”、“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举办规模宏大的“千名在台湘籍后裔湖南行”、“神农大帝祖庙圣驾台湾巡境赐福”活动;举办了17届“湖湘文化之旅”、14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联合采访”、4届台湾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暑期来湘“爱·在芒果”实习交流;举办史上首次“两岸泳士泳度台湾海峡”,大陆演播车第一次开进台湾;湖南卫视《歌手》、《爸爸去哪儿》在台湾播出,创下大陆综艺节目入台效益和收视率双第一记录。
借助湘台文化交流,湘台人员往来频繁。2005年以来,一大批台湾知名人士先后来湘参访,台湾各地教育、文化、科技、工商、金融界等各界精英以及基层民意代表纷纷到湖南考察交流。与此同时,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也积极赴台参访,在台湾举办“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台湾湖南周”、“芒果握手会”等重大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湘台人员密切往来,铺设了湘台情感融通的纽带和湘台交流的桥梁。
经贸合作势头强劲,投资湖南前景光明
30年来,湘台两地人员经贸文化交流热络,湖南更以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吸引着台湾同胞来湘投资兴业,直接促进了湘台经贸合作的迅猛发展。从1989年台商林周毅女士在湘潭市投资创办慈光幼稚园起,30年来,数千台商陆续跨越千里海峡来到湖南,秉持着“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在三湘大地开拓前行,与三湘儿女共同谱写了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壮丽篇章。
海峡两岸炎帝神农祭祀大典。
30年来,湖南相继成功举办了“中博会湘台经贸论坛”“珠洽会湖南台商恳谈会”“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海峡两岸(长沙)电子信息博览会”“湘台电子信息项目对接会(昆山)”等一百多个重大对台经贸交流活动。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底,全省累计批准台资企业和项目2618家,实际到位台资600亿元人民币。2018年全省新批台资项目73个,同比增长74%;实际到位台资39.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84%。30年来,台商投资区域遍及湖南省14个市州的91个县(市、区),台商投资领域涉及金融、信息产业、机械制造、农业、商业、旅游、物流、房地产等30多个领域,全省有9家省级台湾工业园,1家台湾农业园和1家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园;成立了7家市级台商协会;富士康、旺旺集团、九兴控股等一批台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湖南,带动了大批中小型台资企业来湘发展,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涌现出蓝山县、宁远县、道县等一批台资企业重点县。目前,台商投资稳居湖南境外引资第二位,湖南已成为中部地区吸引台资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湖南为什么成为广大台商投资兴业的热土?除了湖南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自身经济,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向好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湖南省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办法》等多个政策文件。今年,湖南省认真落实中央31条惠台措施,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湘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湖南省59条惠台措施),进一步优化台商投资环境,便利广大台商来湘投资兴业。湖南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和法治建设,全省台办系统深入台资企业走访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协调各方力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调查显示,台商对湖南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上升,由2016年可予推荐投资地上升到2018年值得推荐投资地。
“一带一部”优势促中部崛起,湘台合作再上新台阶
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对湖南提出了“一带一部”的崭新定位,从战略高度重构湖南经济发展新坐标。
台湾学生暑期来湘实习交流。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抢抓中部崛起机遇,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大湘南、大湘西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以“抓龙头带配套”的发展思路,吸引更多大项目、大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产业入驻湖南,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催生出湖南走向世界的自信,湖南正迎来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展现出充满生气活力的发展热潮。
30年湘台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互利双赢的局面,人缘相亲、文缘相承的湘台两地,必将在新湖南发展战略中斩获更为广阔的交流合作契机。未来,湘台两地在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现代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将展开更深度的交流合作。湖南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立足湖南实际,发挥湖南优势,突出湖湘特色,积极拓展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认真落实湖南省《关于深化湘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台胞台企与湖南居民企业同享平等待遇,共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动湘台交流合作迈上新征程。
过去,跨越海峡,为的是共植于血脉里的亲情,
现在,跨越海峡,为的是共享改革发展的荣光,
未来,跨越海峡,为的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相信,两岸同胞信心会更加坚定,力量会更加凝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一路同行,共担伟大责任、共筑伟大梦想、共享伟大荣光。
让在湘台胞台企更有获得感
——专访省委台办负责人
今年国台办“31条惠台措施”发布后,湖南省委台办和省发改委牵头组织全省40多个相关部门单位,以“31条惠台措施”为根本,立足湖南实际,创造性的提出了59条惠台政策措施——《关于深化湘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于本月16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
日前,本报专访了省委台办负责人,请他对《实施意见》进行解读。他他表示,《实施意见》是一个富有创新突破的惠台文件,一份充满发展红利的惠台礼物,更是一封饱含湖南特色的湘台家书。
湖南省委台办主任肖祥清(中)考察台资企业。
问:《实施意见》在“31条惠台措施”的基础上,有哪些具有湖南特色的创新突破?
答: 《实施意见》围绕湖南发展定位和战略重点,集合湖南享有的开放政策,促进台胞台企与湖南企业、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让台胞台企在湖南发展拥有与其他省市不同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向台湾同胞开放的产业基金、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扶持、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表明了让台湾同胞共享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积极态度。
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上,“湘版59条惠台措施”既紧贴中央政策,又突出湖南特色,可操作性强。59条措施涉及全省40多个部门的职能工作,其中有13条对应“31条惠台措施”独立表述,有8条融入其他条款,有10条在“31条惠台措施”基础上有所突破,另有28条体现了湖南的特色和创新,是“升级版”的湖南惠台措施。
比如提升湘台经贸合作方面,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制造强省12大重点产业和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建设;在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给予顶尖人才创新团队最高1亿元、杰出人才创新团队最高3000万元的支持。
在深化交流合作方面,支持台湾文化企业进驻中国(长沙)马栏山文化创业园;支持湘台两地合拍电影、电视剧;深化湘台媒体交流,在节目制作、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开展合作。
问:“湘版59条惠台措施”向在湘台胞台企释放了哪些政策红利?将为他们带来哪些获得感?
答:我们努力通过59条惠台措施,向大家释放更多政策红利,让广大在湘台胞台企在多个领域享受同等待遇和优惠政策。尤其是为台湾同胞来湘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提供与湖南居民同等待遇,给他们带来更多“获得感”。
鼓励支持台湾科研人员、教师、医生、文艺工作者等各类人才来湖南就业创业,享受湖南对人才奖励与补贴的优惠政策。例如,支持台资企业在湘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平台,同等享受政策支持;台湾专业人才可申请参与我省“百人计划”;在湘台湾同胞可申报我省基金项目和各类奖项;有资质的台湾社会力量可在湘创办医疗机构;台湾教师在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在台胞就学、就医、购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便利措施。其中,常住我省台湾同胞子女就学享有我省学生同等待遇;台湾学生到我省高校就读,在招生录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落实来湘实习生补助相关政策;办理居住证的台湾同胞可在我省办理机动车登记、申领驾照、购买商品房、参加社会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享受同等就医待遇。
问:《实施意见》对深化湘台交流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 湘台同胞是一家人,是割不断的命运共同体。深化湘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是推动人与人的交流,最珍贵的是实现湘台同胞心与心的沟通。《实施意见》涵盖了产业、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影视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增进了同胞亲情福祉,拉近了同胞心灵距离,提升了湘台同胞真诚相助、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深厚情感。
同时,通过制定“湘版59条惠台措施”,使湘台两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融合、产业融合、人才融合、文化融合,共创湘台互利双赢。通过制定富有湖南特色的惠台政策,更宽领域推进经贸投资,更高层次深化交流合作,更大力度优化服务,支持鼓励台湾同胞全方位融入湖南、建设湖南,共享湖南发展机遇。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各项惠台政策的落地生根,为深化湘台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政策保障和优质服务。(申湘 整理)
(编辑:吴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