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两岸评论 > 重磅评论:从民族大义高度认识炮击金门的历史意义

重磅评论:从民族大义高度认识炮击金门的历史意义

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台办、湖南省政府台办 发布时间:2021-08-23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63周年。恰逢美军撤离阿富汗,导致阿富汗时局动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美国始乱终弃的本来面目,台湾岛内围绕“今日阿富汗、明日台湾”争论不休,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分子人心惶惶,岛内舆论风波四起。

  在这个节骨眼上,民进党当局又把63年前的金门炮战翻了出来,试图以此转移舆论风向、继续挑动两岸对立。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那场远去的战争,致敬逝去的先烈并在两岸舆论场以正视听。

  金门炮战,也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之为八二三炮战,是1958年8月23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发起的、对据守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的惩罚性大规模炮击封锁行动,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海军舰艇和空军也多次参战。双方大规模密集交火发生在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之后解放军宣布解除封锁,改为“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即单打双不打)”,攻势逐渐减少。单打双不打状态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才彻底终止。金门炮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也是国共双方陆海空军迄今最后一次大较量。

  当今情势下,站在两岸的角度回望那场远去的战争,至少有三重意义值得总结:

  一是戳破了美国虚张声势、协防台湾的谎言。炮击开始后,台湾当局频频向美国告急,强烈要求美国防守金门、马祖,授权美协防司令直接指挥美军对抗大陆进攻。美国在台海集结60多艘战舰、430多架飞机大举对我施压,并派军舰为国民党军护航。令美军措手不及的是,解放军前线将士按照“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指示,猛烈突击国民党军登陆舰和岛上重要目标,美舰见势不妙调转方向逃出中国内海,逃至料罗湾南12海里外观望,始终未敢妄动。此役发生在朝鲜战场交手之后不久,美国对解放军仍然心有余悸,“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策略打翻了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底牌,让两岸看清了美国所谓协防台湾的谎言。

  二是打破了台湾当局挟洋滋事、反攻大陆的美梦。1958年前后,蒋介石自恃与美国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沉迷于“复国”梦想,拒绝中共提出的友好会谈建议,叫嚣反攻大陆,并频繁接受美国资助,多次与美军联合军演挑衅大陆。特别是1958年7月美国出兵入侵黎巴嫩后,台湾当局深受鼓舞、开始“勇敢起来”,于7月17日宣布进入“特别警戒状态”,叫嚣着要加速实现“反攻大陆”计划。解放军对金门的惩罚性炮击,打击了国民党军嚣张气焰,最终使蒋介石认识到两岸实力对比的悬殊,无可奈何地承认“达成(统一中国)此一使命主要途径为实行孙中山先生之三民主义,而非凭借武力”,进而修订反攻大陆政策。

  三是挫败了美国企图划峡而治、分裂中国的阴谋。美国亲蒋反共政策的背后,更倾向于“两个中国”方案,他们的真正主张是促使台湾当局放弃反攻大陆计划,从金门、马祖沿海岛屿撤兵,从而固守台湾、澎湖,达到“两个中国”划峡而治的永久分裂局面。美国的险恶用心早已被识破,解放军作出“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决策,使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既感到压力又能守而不撤,让金门、马祖留在台湾当局手里,使其成为保持同国民党接触的渠道。蒋介石也果断拒绝杜勒斯提出的从金门、马祖撤兵主张。从“单打双不打”到重要节日停火,从打实弹到打宣传弹,两岸象征性炮击持续了20年之久,成为一种特殊的对话形式,挫败了美国蓄意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炮击金门的战火,因宣示国家主权而起,因同属一个中国而熄。如今,战火硝烟已经散去40余年,当初的战场早已成为两岸交流交融的前沿。但两岸老一辈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捍卫国家统一的深谋远虑令人难忘,在以民族大义为重、抵制外国势力分裂中国上达成的默契载入史册,他们创造的炮火为媒介的交流方式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观。

  民进党当局歪曲炮击金门的历史意义,借此激化两岸矛盾、挑拨对立情绪,企图为自己挟洋自重、依仗外部势力谋“独”分裂的言行吹哨壮胆,欺骗不了两岸民众。“台独”是绝路,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中国台湾网评论员 李忠杰)

原文链接:http://www.taiwan.cn/plzhx/ZBPL/202108/t20210823_12373944.htm

[